王宏甲|贵州毕节的新型集体经济和新发展格局-九游会老哥交流区
时间:2022-09-21 20:06:51 来源:宏甲文章 作者:王宏甲
新型集体经济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实践
事情是从塘约开始的。这一年我在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长征》中担任电视总撰稿,在贵州意外发现了塘约。人们知道塘约是从2016年12月10日这一天开始的,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会议现场直播,全国各地当时就能看到。
从那时到现在,6年来我走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400多个自然村寨。我没有团队,就我一个人。我看到很多地方的干部群众想办集体经济,但是又很难办起来。不少人说:我们这里没有塘约村那样的党支部书记。比如,于涛邀请我去烟台做报告的时候,烟台已经把《塘约道路》这本书发到每个村支部书记人手一册,那里就有不少人说:“我们这里没有左文学。”
没有左文学,就发展不了集体经济吗?我反思自己写的《塘约道路》是存在问题的。我作为一个作家,文学的任务最重要的是“写人”,我是应该把塘约村重建集体经济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充分写出来的。可是我没有做到。我担心写出指导塘约办集体合作社的安顺市委书记会给他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于是主要写左文学,淡化支持他的市委书记。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不够实事求是的。因为塘约村在遭遇大洪水后开始的探索实践,有左文学卓越的努力,更有周建琨当时就要求塘约村党支部把群众组织起来办合作社。
安顺市有1009个行政村,周建琨从这时起去了塘约村11次,他已经不是在支持塘约村抗洪,而是支持塘约村党支部如何办好“村社一体”的合作社。我后来反思,重要的不是谁做了什么,而是当今发展集体经济,仅仅关注村和村党支部书记是不够的,不能忽略上级党委的支持。没有上级党委的支持,今天要发展集体经济,很难。周建琨当时支持塘约发展集体经济有三个因素。
一是他那段时间读了毛主席亲自编辑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深受教育。
二是他自己多年来实践中的体会。多年的扶贫,各级干部都知道,扶贫资金的使用不能像撒胡椒面似的,要有个项目、产业,才可持续。谁会做项目?能人。能人办专业合作社不是办慈善社,是要盈利的,能人找能人,盲聋哑痴呆傻的,太穷的,一般都不会要。农民专业合作社,肯定是进步,因为把不少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了。但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强强联合,多年下来,强的更强,剩下来穷的更穷,在一个贫困村里也出现两极分化。长此下去,很弱很穷的人怎么办?这就是实践中的困惑。
三是就在这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在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2014年正是全国推行精准扶贫的时候。总书记说:“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那么办集体合作社,把贫困户都吸收进去,就是一个贫困家庭也不落下。这是周建琨在困惑中看到的光明的方向,他就下决心支持塘约这么干。
塘约创建“村社一体”的合作社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实践。他们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村干部带头加入合作社,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入社,并积极吸收非贫困户入社,于是一个强弱联合的局面出现了,这是干部和贫困户同舟共济的合作社,进而实现全体村民抱团发展。
2016年4月13日安顺市委在塘约村召开3000人的露天现场会,周建琨已着手推广塘约的做法。他曾经说,“好比下围棋,只有一个棋子是不够的,要连成片,才有局。否则怎么叫为全局服务?”我知道他从支持塘约村开始,心里就不止一个塘约村。
但是,就在2016年的11月17日,贵州省委书记给周建琨谈话,省委要调他去任毕节市委书记,因为毕节的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只能调他去。这是省委对他的信任,他当天就到毕节上任。
他到任后先搞调研,得知毕节外出打工人口超过200万,农村中党员少,年龄老,有的村甚至缺党支部书记,这怎么办?总书记讲“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这话是有的放矢的。
一个月后,毕节市委于2016年12月26日召开党代会,提出“大党建统领大扶贫”,注重在农村中发展党员,到2017年9月份,发展农村党员同比2016年增长237.78%。在这基础上把党支部建到村民组、建到产业链,这是从前没有的实践。有20个农村社区建立了党委,505个行政村建立了党总支,形成了党委领导,党总支连支部、支部连小组、小组连党员、党员连农户的基层党组织机制,由此建立起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的组织基础。这就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要实现五大振兴,其中之一就是组织振兴。毕节新型集体经济大三级体制,是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逐步形成的。下面分述大三级体制。
村集体合作社解决“一户农民的单打独斗”问题,现在要解决“一个村的单打独斗”问题。当毕节3700多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集体合作社后,由于多是同质化的生产经营,会导致恶性竞争,互相耗损。这就需要乡镇党委来统领合作社,通过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节省成本、扩大市场。这样我们就进一步看到了,走向乡村振兴,已迫切需要突破以村为单位谋划。
介绍一个案例:毕节七星关区鸭池镇,一个镇党委领导的合作总社,下面有26个村党支部领办的集体合作社。经验只有四个字:两统一干。“两统”就是统前端和后端,前端有产业选择、人员培训、资金筹措、运营管理,后端是组织营销。
两统的五项工作要成立五个工作专班。产业选择是首要的工作专班,如果产业没有选好,这个集体就会失败,会垮掉。不能等垮掉了再来总结,现在就可以进行研判。产业选择专班,要求每个村把各自的产业报上来研判,经研判不行的要重新选。这个过程,产业选择专班要与村密切配合,直至选出能够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产业。在产业选择中,并非一村就选一个产业,可能十村八村都选择这个产业,才能做大做强,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节省成本,扩大营销。选择了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是需要培训的,那么人员培训、资金筹措、运营管理都需要镇合作总社发挥统的作为,时间关系,不展开说了。
统后端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组织销售队伍非常重要。他们讲“七进”——进机关、进学校、进工厂、进军营、进超市、进监狱、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去签约。每天给你供应多少,实际上等于有了订单,拿回来让村集体生产。
村里有党支部领导的合作社,合作社里的农民就是一个字“干”。就像战争年代里,连长、营长去向上级要任务,首长说,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训练、吃饭、睡觉、等待命令。一旦得到命令就是一个字:打!现在发展集体经济,乡与村一盘棋,就能打胜仗。做到这样,乡镇党委书记责无旁贷,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村集体合作社的成败。
乡镇集体经济还肩负着创办乡镇工业的使命。村办工业不容易,乡镇是有能力办工业的。通过农村集体化,向产业“农工商综合体”发展,实现就地城镇化,不断吸收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返乡就业,这是振兴乡村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走到这一步,标志着毕节在新时代合作化道路上迈上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农村工作受全局关注的重点主要在村,比如大寨村、华西村、小岗村、南街村等等。当今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拓展出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活力,走出这一步具有历史性的突破意义。毕节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必须挺进到乡村振兴的前线去创造业绩。
县委统筹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乡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与县国有经济的“胜利会师”。县国有企业被认为是乡村集体经济最可靠的同盟军。
走到这一步更具重大意义。县委书记能更有效地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县国有企业开始助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且相得益彰,为发展县公有制经济开辟新路。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在此基础上,发展县公有制经济已经是县域经济的客观需要,并团结各方,建立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
现在归纳一下,1.0版是村级,2.0版是乡镇级,3.0版是挺进到县乡村三级联办的大三级体制。怎样认识大三级体制的意义?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人民公社诞生于1958年,在1962年形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即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三级集体所有制中,生产队是基本核算单位。改革开放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实践中,“分”得过多,集体经营大面积缺失,出现了不能忽视的“三农”问题,这是当今深化改革的任务。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完善经营层次,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全局的中心环节。
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是国内大循环的制度保障。只有集体经济才能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只有在集体经济体制下才能开展大规模农村国土整治和基本建设,并对我国农村社区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这些都是乡村振兴关系全局的基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其中在2018年7月18日的指示中要求:“要着眼长远、提前谋划,做好同2020年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
今年7月18日是总书记发表这个指示四周年。在这之前的6月24日,国务院批复《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7月18日,省委省政府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毕节市隆重召开,省委书记谌贻琴在会上说:“毕节由试验区升级到示范区,由‘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升级到‘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新三大主题。”
早在2021年7月5日,省委书记谌贻琴就批示要求:“要总结推广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的经验做法,千方百计做强农村集体经济。”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发文推广毕节经验。
今年7月14日,毕节市委发出《关于推动全市基层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第一大点就是“强化组织领导”,题下的三个小标题是:坚持县级统筹,推行乡镇统领,深化村级领办。这就是大三级体制。
毕节是在全市推行发展新型集体经济五年实践的基础上,向推动县乡村三级高质量发展作出制度安排,标志着毕节向高质量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纳入制度化建设。
我切实感到,发展集体经济,加强党的领导,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只关注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很不够的。在总书记的关怀下,贵州省五级书记抓脱贫衔接乡村振兴,五级书记抓发展集体经济,在毕节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从毕节本身看,周建琨书记调回省里后,继任的市委书记吴强和再继任的市委书记吴胜华都大力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可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我也感到,一个村发展得如何,村支书很关键。一个乡如何,一个县如何,关键也在书记。在目前情况下,一个地方发展集体经济和乡村振兴,人称是“一把手工程”“书记工程”。
最后说一下,我写的《走向乡村振兴》这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贫困地区毕节、发达地区烟台发展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实践。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发文把这本书列入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文件发给省委各部门、省级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还有高校等等。为什么发到高校?乡村振兴战略跨度30年,大学生毕业出去就是乡村振兴的主力。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的事,乡村振兴匹夫有责,民族复兴匹夫有责。
如果看到新中国以来,曾先后经历过“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再看到这个新型集体经济从村到乡再到县的城乡大三级体制,你将会感到一个前瞻性的也是现实的任务在召唤着你的工作。
国务院今年6月批复的《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也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贵州省和毕节市的指导,在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措施制定、重大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而毕节探索中的这个创新体制,也需要很多人来理解、扶持和帮助。
本文根据王宏甲发言整理,经王宏甲修订